朴素 风流 超逸
王燕民水墨人物画解读
王燕民的水墨人物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他的笔墨图式和文化情结中散发出纯正的古典文人气质,其作品以醇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冷静而矜持的自我意识表现出对现代时尚的一种超逸。
“诗的品格是怀旧的”,王燕民固守着一份高驰出尘的孤独,在花花绿绿、千奇百怪的浮华时流中进入历史的醉乡,用他直抒胸臆的笔墨,执着地寻绎自己的个性表达。
画家对传统抱有浓厚的情感,并具有深层次的理性判断,结合自身的天性趣味,形成潇洒古雅、简洁洗炼的艺术风貌和饱蕴诗学内涵的文化品质。 在他的作品中,生动的造型与写意的笔墨同臻妙境,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和自由度,破除了陈陈相因、千人一面的程式法则,拓展了水墨语言的表现空间,看似随意松灵,实则机杼缜密,初觉纵横纷披,细审则森然整饬。
启功先生曾有诗赞之:“屠龙游刃复雕虫”,的确一语概括了燕民书画“致广大、尽精微”的艺术特征。一支柔软的毛笔在画家手中行藏往复、自由腾挪,形容疏宕而骨肉停匀,文质简约而神思弥漫,得写意之真谛。在信笔漫写的过程中,既见才子似的袖手旁观之冷眼,又具过来人的缜密旷达之回眸,显示出一种须眉丈夫的文人气概,绽开一个朴素而风流的性灵世界。
从初学画起,燕民心里便一直有种“肖像画”的情结,愿自己笔下的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眉目嘴脸,最忌符号化、概念化。画家的笔墨风格要有个性,画中人的情貌特征也要有个性,缺少哪一样都是遗憾的事情。他素爱写生,不喜临摹,师古人之心而不泥其迹。以书入画的用笔,磊磊落落,生动而质朴。几十年的翰墨生涯,使他对毛笔的把握已熟到得心应手的程度,笔墨变化一任自然,了无滞碍,李铎先生戏言“燕民的画象画了一百年”。
高品位的中国画皆源自写生而归于写意。盖写意者,有时是着意为之,有时是无意得之。于挥写间及时发现意外之趣,适可而止,常能出神入化。程式化的固定招术,虽有板有眼,丝丝入扣,终不免匠气俗套,而无从知其妙、亦无由享此乐也。
作画能够“胸有成竹”固然很好,观之燕民的临池状态则往往并无成竹在胸,而全凭落墨时的感觉,信手书写,笔笔生发,气脉贯通,意致流畅。看似偶然之笔,实有必然之理;倘若信为必然,却又不可再得。笔墨之妙,一次性也,再三复制,则气色皆非。
燕民所作水墨人物,大体可分为两类,其一是表现古哲先贤、文人雅士的内容,画中每见长题,是为读古有感,感而有作,庶不空泛,庶不流俗;其二为美人画,惯以减法为之,着力表现其性格气质,笔简而神彰,画少而韵长。画美人,一味漂亮艳丽则近俗,而硬把丑陋说成可爱,又自觉昧心,燕民的美人以宁静和谐出之,有内美在焉。
波德莱尔说:“欢悦是美的艺术品中最庸俗的一种,而忧郁却似乎是美的灿烂出色的伴侣。”燕民似乎生性便寡于欢悦,其作品所散发出的忧郁气息潜默无声地感染每一个观者,生活中的他谦逊而随和,在艺术上却孤傲不群,“不逐东风”、“养吾之气”(见燕民自刻闲章印文)道出画家内心自信的追求。
王燕民的职业是影视美术设计师,曾主创《唐明皇》、《香港的故事》、《长征》、《荣誉》等许多大型电视剧目,同时也是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早年曾活跃于各种展事、赛事,绘画、书法、篆刻作品时有获奖,声名日隆;及其壮岁,竟渐趋寂寞。别署“洛徒”,自嘲落伍;斋号“半庐”,意在“学然后知不足”也。虽长期疏离于主流美术之外,以其慧心自牧,独标高帜,仍堪称为游走于边缘的门外里手。
精准的造型能力和深湛的笔墨功夫加上丰厚广博的学识,令燕民耽于诸艺而互为滋补,更养就他一颗悠绵淡远的平常心。燕民乃性情中人,散逸疏宕,闲将青眼阅沧桑,便可涉笔成趣,触手逢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文化旨趣与图式技巧达到异质同构的境界,足见荡然浩气。
画是看的,不是说的,还是让作品来见证吧。 (子恕)
[作 者 简 介]
王燕民 斋号半庐。1958年4月出生。男,汉族,湖北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历史学学士。现任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艺术指导,国家一级美术师。系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广播影视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书画艺术院副院长兼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专业从事影视美术设计工作,20年来,参与主创的影视剧目达400多部(集);暇时进行书画创作,作品曾多次入选国内各级各类展览比赛及对外交流,并时有获奖者。长于水墨人物画,尤擅肖像画,其坚实的造型能力与娴熟的笔墨技巧熔为一体,形成潇洒俊逸的风格。书法能作各种字体,兼善篆刻。作品及传略入编多种画集、名录、辞书等。
联系电话:83558042 13621150705
通信地址:北京右安门外开阳里六区六号楼2203室(1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