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微信,闫锐敏就研究远程书法教育,经过几年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种方式的应用,好处如下:
一.老师可以随时随地教,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只要网络畅通,不受任何限制。
二.学生完成当天的作业,老师可以当天批改。这样,学生进步很快!
三.既可以节省学生和家长的时间,也可以节省老师的时间。
四.只要有qq、微信、网络,只要认识中国汉字,在任何国家都可以学。
五.还可以进行实用书法教学,想学什么字,就可以给你写什么范字,你就可以练习什么字。
安英,是闫锐敏的得意书法弟子。在学习硬笔楷书的过程中,非常刻苦、认真!始终遵循着:认认真真写字,老老实实做人的信条,经过两个学期的练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在,把安英同学取得的学习成果和体会,分享给大家,请大家品评!
跟闫老师学书法
安英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在人前拿出一手漂亮的字。
小时候,看着笔、墨、纸、砚挺好玩,也想写字。但真写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再加上贪玩,就搞得到处都是墨了。等长大了,又写不好,心中一直有种遗憾。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遇到了我现在的恩师:闫锐敏老师,第一次去拜访他,他非常地幽默和热情,还留我们在他家吃饭,让我紧张的心逐渐放松了下来。真正让我兴奋的,是看到了老师家满墙的字,那些字苍劲有力、结构工整,落落大方,可谓自成一派,我自身是古筝和古琴的老师,闫老师说:书法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书法,当时我心中就暗下决心,一定跟着老师好好学。
老师说要先从硬笔书法开始,并为我们提供了他精心制作的教学视频和练习作业,监督我们学习,还随时对我们的作业进行点评。每当老师指出我写好的字时、我就由衷地开心;而当老师指出不足时,我也能虚心地接受,因为这么好的老师,能这么仔细地把每个字掰开来,揉碎了讲解,那是我多好的机会,多大的福气啊,我也深深地敬佩老师的认真和严谨。我时常想,这下我算是找对了明灯,只有加倍的努力,才对的起老师的辛苦和这份用心。
学书法,有了良师,剩下的就是勤练了,我不算聪明,但坚韧是我的优点,我每天必写,有空必写,几年写下来,我感到了变化,有时在外面填个表什么的,看着别人拿着我的字,发出赞叹的表情,我非常地开心,更坚定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决心。
下面是第5册14个单课,我自己学写时的一些体会,写出来请大家指点。
撇和竖弯钩类型的字:要求的底平相称,是指左撇向左的幅度和竖弯钩向右的幅度相当,这类字在原来的书写中,会犯很多错误,比如:上面的两横长度差别大、撇过大、竖弯钩的起笔不是竖的,向右斜。再有,撇和勾一般会靠在了一起。。。。。这些错误都要注意避免。另外,像“龙”字在勾上的那一撇,一般都会写在弯点的位置,而且撇的很长,这些也需要改过来。
斜型字:这类字本身就是斜的,如果硬写正,是不行的,但在斜中又要寻求正,这体现在每笔的对应上,比如:“夕”“歹”,第一个撇的起笔是在中线上,落笔的点的收尾也到中线,使字整体有居中的垂直感,两个撇长短有序,斜度相同,整个字看着就立住了。再比如:“戈”“曳”字,主要的笔画是斜钩,它居于字的中间,但因为写到右下角挺远的位置,使右面看着比较重,故在这个捺的起笔时,不能在中线上写,必须向左移一些,即从左上的位置写到右下,再加上略倾斜的横和撇的支撑,方可使整体字左右稳定。
穿插迎让的字:这类字是上一节课,如“戈”的斜型字的一个填充,即在左面添加了一些内容,使原来斜型字不再是单腿着地,所谓穿插迎让,是最后那个撇,穿插到左侧部分的空档里,而左侧部分在书写时,要短,要给右侧的撇让出适当的位置。掌握了这个规律,就掌握了这类字的要点,再针对不同的字,看左侧部分短到什么程度,让到什么位置。
长形字:看着细长,主要体现在两个竖上,一是两竖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宽,最多占到整个字的1/3,再一个是大部分的字其中的一竖要长,这样才体现出又高又偏瘦,像“耳和身”都是这样的,两个竖基本平行,竖长下来。而像“贝”,虽然两竖等长,但为了体现长形的特点,竖就要过中线一些,别看就过了这一点,就显得长了,另外,像“良”“牙”等字,有成口子的结构,短竖就要倾斜一些,不能写成长竖平行。
左右各占一半的字:这类字也是左右结构明显的字,和左收右放的字不同点在于:左右的地位相同,没有单独一边放的情况,而要求两边都要有舒展的笔画,使整体看着左右相同,严谨中正。这类字:如“服”“般”“舨”,我想还有像“版”“板”等字,在日常的书写中,右侧的捺,舒展出去很自然,但左侧往往不太注意去舒展开,使字写出来偏右,学了这讲后,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多多留心,把每一个字写得舒展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