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书画资讯
李建春的书法艺术
来源: | 作者:李建春 | 发布时间: 2009-10-11 | 1050 次浏览 | 分享到:

李建春近照

 

李 建 春 书 法 艺 术 简 介

 

李建春,字果硕,号缶皮,山娃子,三修斋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等,多次参加国际性全国性书法展并获奖。书法理论专著散见《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学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书法教育》等全国性专业报刊杂志。书法京剧脸谱廉字包公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专利。书法作品载入《中国文化遗产年鉴》。报告文学、诗歌、特写百余篇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晚报》、《橄榄绿》等报刊杂志。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刘艺称其“文章翰墨两相得”。

 

李建春书法篆刻集评

 

李建春的书法师法古人,追求秦汉古风。尤受庄子“与古为徒”和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影响。建春的小篆动静兼有,取法李斯泰山刻石之结体,李阳冰铁线篆之筋骨,邓石如长锋软毫隶法之用笔,吴让之上密下疏,修长娟秀之字形,集众家之长于一身。其大篆追求古风、古意、古趣,用笔圆浑遒劲,结字端庄舒朗,书风雍容和穆。尤其是其天发神谶碑笔意篆写的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用笔强悍方刚,起笔、转笔均用方折笔,竖画收笔呈悬针状,书风雄悍奇伟。建春长期致力于篆书学术研究,取得学术与创作双丰收。其志可见,其成就亦很可喜,其前途更是可以预期的。刘艺(原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等

 

建春喜欢传统的平正规范的小篆,尤在临习秦篆、清人小篆(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上用功最勤。他极聪明,悟性很好,且勤奋刻苦。只几年时间,进步巨大,字形结体、笔法技巧日趋合理、熟练,不仅小篆,连原来基本还未涉及的金文大篆、隶书也成了面目。更令我意外的是,他的《天法神谶碑》风格的作品已怡然可观。而且很注重篆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发表了多篇有见解、有学术含量的论文。张永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协理事兼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教育学会副会长

 

最初被李建春先生所吸引的,是他发表在《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上关于书法篆刻的几篇学术文章,信手翻阅不觉间却走入了胜境。小篆历来被书家定格为静态美,而李建春先生的小篆则动静兼有,尤尚动态美。其大篆取法散氏盘、毛公鼎、颂鼎等,在笔墨情趣上则融入了更多今人的书写元素。其在书法创作、理论创作之外兼习篆刻,体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李建春先生于做人、于作书、于行文、于治印都认认真真,相信必将有令人刮目之成。张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秘书长等)

 

所谓“书如其人”是也。而建春的斋号:缶皮、山娃子、三修斋主,正是其性格与书法审美追求的写照。建春主攻金文、大小篆,与古为徒,结胎得力。拿古人的笔法、墨法、章法去展现今人的情怀和境界。既反映了他对传统渊源的挖掘和痴迷,又表明其对传统的敬畏之心和崇尚“韵高千古”的艺术追求。建春的书法篆刻体现的是一种返朴归真、天趣胜人的感觉,一种教化之外的野趣,一种朴茂、浑厚、稚拙、自然的艺术风格。建春把“修德做人,修心作书、修身养性”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彰显出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从艺品质。朱培尔(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西泠印社社员等)

 

建春的艺术实践,有着他突出的特点。爱读书、善思考、细探究是他的一惯方法;写文章、作诗歌、搞研究是他的求艺功课。他不同于一般问津书法的人,将技法作为唯一的修炼课目,而是将艺术建立在文化、学问、科学、哲理之上,这是他对书法艺术的认知,他做到了并遵守了,自觉地恪守了与古代血脉相承的实践方法和原则。刘文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主任等)

 

 时至当下,金文篆书,书者乏矣,精者罕哉,李君居间,诚如斯言。故而,通过奉行渐变内变原则而完成稳健创新、实现当代转化的李君,其书法姿态是可行可嘉的。而这正是具有某种古典书法“典型案例”意义的李建春的书法作品,为何值得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之所在。马相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文艺评论家等)





临叔矢方鼎



爨宝子笔意写白居易诗



旧作小篆《长恨歌》上


旧作小篆《长恨歌》下



红楼梦联句书法小品



栾书缶铭笔意拟之



临大盂鼎



小篆扇面 杜甫诗



专属条幅 好运北京




栾书缶铭笔意拟之



临祀三公山碑